腕關節及手關節疼痛

腕關節及手關節常見問題
- 腕關節炎
- 三角纖維軟骨複合體(TFCC)損傷
- 腕隧道症候群
- 媽媽手
- 板機指
手腕和手指關節的疼痛大多是因為過度使用所造成,尤其在工作或日常使用時,如果沒有將身體更近端的肩關節和肘關節穩定好,手腕和手指關節會更加容易受傷。以下簡單介紹這些常見的問題。
腕關節過度使用或創傷易發炎疼痛
腕關節炎可以說是手腕關節疼痛最常見的原因。因為腕關節的過度使用或是跌倒手撐地板這樣一次性的創傷,會讓腕關節內的滑膜受刺激而增生並分泌關節液,讓腕關節腫脹及疼痛。
小指側的腕關節疼痛,原來是三角纖維軟骨(TFCC)損傷
人體前臂的骨骼由橈骨和尺骨兩根骨頭組成,尺骨的長度在末端一般來說比橈骨要來的短,不像橈骨和手腕的小骨頭們有直接接觸而形成關節,因此在尺骨和腕骨之間就有一些軟組織填塞在這個空間內,以彌補骨頭長度的差距。這些軟組織就是所謂的三角纖維軟骨(TFCC)。
TFCC 的功能是甚麼呢?國外的學者提出所謂的「冰山理論」。TFCC 較為人所知的功能是擔任「避震器」傳遞力量,但這只是冰山表面的一角,更重要的是潛藏在水面下的,負責維持遠端橈尺骨關節以及尺側小腕骨穩定性的功能。若有受傷,腕關節的穩定性變差,疼痛就會開始出現。

手指麻木無力,小心腕隧道症候群
「腕隧道」是一個由許多腕骨和橫腕韌帶所組成的腔室。內有正中神經和九條彎曲手指的肌腱。正中神經負責掌管大拇指、食指、中指及一半的無名指的感覺,也控制大拇指動作的許多肌肉。

當日常生活有過度使用腕關節的狀況,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或騎腳踏車等,以上這些活動會讓腕隧道內的壓力增加,進而導致正中神經的壓迫,輕則會有手指麻木的症狀(特別是晚上睡覺時容易被麻醒),重則可能造成手部肌肉的萎縮和手指無力的情形。這就是所謂的「腕隧道症候群」。
「媽媽手」與「板機指」
「媽媽手」和「板機指」都是和過度使用有關的疾病。媽媽手是手腕靠近大拇指那側的兩條肌腱(外展拇指長肌和伸拇指短肌)的發炎,生產後的媽媽因為擠奶、抱小孩、操持家務等,需要頻繁的使用手腕關節和拇指關節,因此容易發生媽媽手
板機指則是因為過度的執行抓握的動作,手指彎曲的肌腱因為腫脹而被卡在幫助固定的韌帶內,輕者會有掌指關節的疼痛;重者則會有指關節卡住的情形。最常見發生於大拇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掌指關節。

如何治療
以上若屬發炎性的問題,可以先給予消炎性的注射,若屬結構損傷的問題,可以給予修復性的注射。然而這兩類問題有可能有重疊,過度使用所造成的發炎可能是因為周圍的結構已有損傷,所以更易代償發炎,因此治療上都應納入考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