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辰宇 醫師 (Chen-Yu Hung, MD, RMSK, CIPS)

顳顎關節,又被稱作下巴關節,位於兩邊耳朵的前方,連接下顎骨和頭顱部的顳骨。雖然小小不起眼,但我們日常生活吃東西講話都得使用它,因此很容易有長期使用所累積的傷害。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曾經歷過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此關節的受傷退化不一定馬上有症狀,或者僅是以頭痛耳鳴而非咀嚼說話的疼痛來表現,因此常常誤導病患延遲就醫。

顳顎關節的解剖構造

顳顎關節由顳骨的下顎關節窩(madibular fossa)和下顎骨的髁狀突(mandibular condyle)ㄧ凹一凸所構成,中間有一由纖維軟骨所組成的關節盤(disc)。顳顎關節周圍除了關節囊外還有數條韌帶,負責維持顳顎關節於開口及咬合時的穩定性。

當我們輕微張口時,髁狀突會在原地向前旋轉讓嘴巴打開,而當我們進一步將嘴巴張大時,髁狀突會向前滑動。而在整個開口的過程,關節盤都會跟著髁狀突一起移動。關節盤的結構類似領結,兩邊較厚中間較薄。顳顎關節障礙的患者,關節盤常見有變形、異位或破裂等問題。

和咀嚼相關的肌肉有四對,其中負責咬合的肌肉有三對:顳肌、咬肌和內翼肌,而張口肌只有外翼肌一對,因此我們人體咬合的力量遠比張口強。外翼肌又分為上下兩束,下束直接接在下顎骨上,上束則大部分連結到顳顎關節之關節盤上,當顳顎關節異常而導致外翼肌必須過度收縮才能張口時,關節盤向前脫位的狀況會因為外翼肌上束和它的連結而更加惡化。

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

和顳顎關節本身較相關的症狀包含咀嚼疼痛、張閉口有異常聲響、張口困難或甚至下顎骨會卡住等。

然而,根據研究,顳顎關節障礙最常見的症狀不是顳顎關節本身的症狀,而是頭痛。這可能是因為顳顎關節異常時,位於眼眶骨後方負責下顎閉合的顳肌常常因代償而過度誘發或緊繃,因此導致太陽穴周圍的頭痛。另外,顏面疼痛也是常見症狀,這是因為咬肌過度誘發或緊繃所造成。

耳痛、耳鳴這些耳部的症狀發生在六到七成的顳顎關節障礙病患。這是因為顳顎關節距離耳道相當近,構造上只有一層薄膜隔開兩者,且顳顎關節和耳部構造都是三叉神經所支配。但臨床上,很少有病患一開始就會把耳部的症狀聯想到和顳顎關節相關。

顳顎關節障礙自我檢測

顳顎關節障礙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關係

當顳顎關節周圍的韌帶受傷鬆弛後,因關節不穩定會導致下顎骨相對向前,這會讓頸椎失去原本正常的排列並跟著向前突。而此頸椎排列異常也會惡化下顎骨向前的狀況,形成惡性循環。事實上顳顎關節和頸椎問題(特別是上頸椎 C1/2)息息相關。頭暈,耳鳴等症狀除了顳顎關節障礙所造成,頸椎問題也可能是病因之一。

顳顎關節障礙的治療

初步治療包含:消炎止痛藥控制症狀、局部物理治療(如:熱敷、超音波、雷射等)、讓下顎休息並放鬆咀嚼肌(如使用咬合板)、下顎運動、飲食調整(避免吃太硬或太 Q 的食物)等。

當以上保守治療無改善病人症狀時,病人可能會去諮詢牙科或口腔外科醫師。但顳顎關節障礙背後的原因相當複雜,包含顳顎關節本身結構的問題、賀爾蒙、心理層面、全身性筋膜張力的問題等,所以慢性顳顎關節疾患的治療也莫衷一是。

針對關節本身結構的問題,開刀是治療選項之一,但乃最後不得已的選擇。再生注射治療如高濃度葡萄糖水或自體血小板(PRP)等這類幫助修復的治療也可用來處理顳顎關節的結構問題,幫助顳顎關節周圍韌帶以及關節內部的修復,以恢復關節穩定性。現在已有相當多關於再生注射對於顳顎關節障礙的臨床研究,高濃度葡萄糖水的研究數量尤其多。

2021 年發表的一篇統合分析提供了目前證據力最強的結論。這篇研究探討了高濃度葡萄糖水對於顳顎關節障礙的症狀之療效,總共納入五篇隨機分配研究。結果發現,高濃度葡萄糖水注射對於顳顎關節的疼痛於注射後十二周有顯著的改善效果。至於最大張嘴距離統計上則沒有幫助。這和目前臨床的經驗相符合:和顳顎關節直接相關的症狀中,張嘴困難是最難改善的症狀,至於疼痛和聲響則通常在注射治療後可以有不錯的改善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 review of etiology, clinical management, and tissue engineering strategies.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2013;28:e393-414.
  2. The efficacy of dextrose prolotherapy over placebo f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hypermobi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Oral Rehabil 2018;45:998-1006.
  3. Twenty year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hypermobility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s. Am J Surg 1956;92:925-8
  4. Efficacy of hypertonic dextrose injection (prolotherapy) in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ci Rep. 2021 Jul 19;11(1):14638
  5. 增生療法簡介
  6. 什麼是自體血小板注射(P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