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需要做核磁共振(MRI)?閒聊 MRI 二三事
核磁共振(MRI)是沒有輻射線的檢查,可以將全身的軟組織做很好的呈像,也可以透過訊號改變偵測發炎的組織,因此在疼痛治療上是幫助診斷的強大利器。但 MRI 也不是萬能,只是將身體結構作忠實的呈現,仍需要醫師透過理學檢查做對照,找出造成疼痛的真正病因。這篇文章簡單介紹了 MRI 檢查的優缺點,並且列舉了常見需要做 MRI 的情況。
核磁共振(MRI)是沒有輻射線的檢查,可以將全身的軟組織做很好的呈像,也可以透過訊號改變偵測發炎的組織,因此在疼痛治療上是幫助診斷的強大利器。但 MRI 也不是萬能,只是將身體結構作忠實的呈現,仍需要醫師透過理學檢查做對照,找出造成疼痛的真正病因。這篇文章簡單介紹了 MRI 檢查的優缺點,並且列舉了常見需要做 MRI 的情況。
「多裂肌(multifidus)」?我想你應該聽都沒聽過。但其實目前已有上百篇醫學論文發現這塊肌肉的發炎或萎縮和下背痛息息相關。也許是因為這塊肌肉的問題無法直接用手術處理,因此影像報告和一般外科醫師在解釋病情時都很少提及它。這篇就來簡單介紹這塊肌肉。
梨狀肌症候群其實不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但幾乎所有的病人都知道這個病,而且要嘛是看網路覺得自己的問題就是梨狀肌症候群,要嘛是被其他醫師診斷是梨狀肌症候群,讓人有種自己存在於另一個梨狀肌症候群盛行率很高的平行時空的錯覺?!這篇文章就來介紹這個常讓醫師和病人都會不小心對號入座的問題。
下背痛的診斷和治療相當複雜,背後可能的病因百百種,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因為椎間盤結構受損而產生的源自椎間盤的下背痛了(discogenic low back pain),根據研究可佔所有下背痛的 40%,比起其他診斷例如小面關節炎或薦髂關節病變等等都更為常見。雖然很常見,但一般民眾卻不甚瞭解,甚至連醫師都很少提到這個診斷…這篇文章就來簡單介紹這個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