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分享》踝關節囊撕裂傷併肌腱積水 – PRP 治療案例

踝關節扭傷,因為常見是腳踝內翻的姿勢,所以對外側的韌帶來說是拉扯,常見問題是韌帶撕裂傷;而對內側的韌帶來說是夾擠,所以常見的問題是韌帶發炎。此個案在超音波檢查下發現有屈拇長肌肌腱旁的積水,這個積水並非因為肌腱本身有受傷,而是來自於踝關節內的關節液,這種關節內的液體流到肌腱旁邊的現象在腳踝這個部位特別常見。這個現象的道理是:因為肌腱會經過關節,如果包圍在關節周圍的關節囊有破損,關節內的水就會從破損處滲透到肌腱旁。如果熟悉這些解剖關係,醫師就可以像偵探一樣,抽絲剝繭,得到關節囊受傷的診斷,對病灶加以治療。

《個案分享》踝關節囊撕裂傷併肌腱積水 – PRP 治療案例2022-09-12T14:46:45+08:00

《個案分享》膝關節痛到拿拐杖 – 骨內注射成功治療案例

66 歲女性,某次上完廁所後在起身時突然出現右膝內側劇痛。必須拿著拐杖才能走。核磁共振顯示在脛骨平台內側有大範圍的骨髓水腫,此為其膝蓋劇痛的直接原因。在接受 PRP 骨內注射後即大幅改善。核磁共振下看到的骨髓水腫,可以把它想成是骨頭內的瘀青或受傷,因此造成疼痛。對於 60 歲上下的膝關節自發性急性疼痛,常常是因為半月板或軟骨等幫助膝關節避震的結構受損了,骨頭就被迫承受過多的力量進而受傷。本個案有治療前後的核磁共振影像比較,可以看到骨頭水腫的大幅消退,為骨內注射的療效提供了客觀的強力證據。

《個案分享》膝關節痛到拿拐杖 – 骨內注射成功治療案例2022-02-06T11:22:27+08:00

《個案分享》腕隧道症候群?動態超音波檢查如何找到病因

「腕隧道症候群」是最為常見的周邊神經壓迫,主要是因為行經手腕掌側的「正中神經」於此被壓迫所導致。患者的症狀表現為大拇指到無名指有麻刺、感覺異常,常常睡到半夜會被麻醒,嚴重者甚至會有大拇指根部的肌肉萎縮無力的情況,因而導致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腕隧道症候群可能的病因很多,本個案報告示範了如何根據病患的症狀,在會發生症狀的情境下用動態超音波檢查找到造成腕隧道症候群的病因。

《個案分享》腕隧道症候群?動態超音波檢查如何找到病因2022-02-05T10:09:19+08:00

《個案分享》不會好的網球肘 – 「旋後肌」撕裂傷

肌肉的受傷很常見,但有時需要仔細的檢查才不會錯失診斷。分享一位手肘疼痛的個案,一開始的診斷為常見的「網球肘」,但在第一次治療後並沒有完全康復,第二次更仔細的理學及高階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可能有罕見的「旋後肌」的撕裂傷,最後由核磁共振證實,治療後才完全康復。所以,「會好的疼痛都是相似的;不會好的疼痛各有各的特殊受傷之處。」

《個案分享》不會好的網球肘 – 「旋後肌」撕裂傷2022-02-05T10:21:54+08:00

《個案分享》大腿後的痙攣緊繃,原來是坐骨神經內沾黏

坐骨神經位於大腿後側,其內部其實是由兩條神經所組成:脛神經和腓神經。正常情況下這兩條神經彼此之間有很好的滑動性,但如果發生沾黏而導致神經滑動性變差,便可能導致大腿後方緊繃甚至容易抽筋。神經解套注射是很好的治療方式,在超音波下將兩條神經的沾黏解開,往往大腿後方的柔軟度就會增加,抽筋的問題也會因此改善。

《個案分享》大腿後的痙攣緊繃,原來是坐骨神經內沾黏2022-01-04T21:30:23+08:00

《個案分享》鼠蹊部疼痛?偽裝成滑液囊炎的缺血性股骨頭壞死

面對疼痛的病患,醫師診斷的過程很像偵探辦案,要從病人的病史及理學檢查結果推理出可能的病因,並且要具備相關的醫學知識及敏銳的直覺,才能從蛛絲馬跡的線索找到造成疼痛的真凶。鼠蹊部(髖關節前方)疼痛有很多原因,其中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是個相當難早期診斷的疾病。酒精使用是最主要的危險因子,因此有飲酒習慣的族群一定要提高警覺!

《個案分享》鼠蹊部疼痛?偽裝成滑液囊炎的缺血性股骨頭壞死2022-12-03T13:37:33+08:00

《個案分享》後十字韌帶撕裂傷,PRP 注射後順利恢復

後十字韌帶和另一條所謂的前十字韌帶兩者是共同維持膝關節穩定最重要的靜態穩定者,如果後十字韌帶受傷會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影響功能及運動表現。此個案因為車禍受到膝蓋撞擊而導致高度的後十字韌帶撕裂傷,經過自體血小板注射後,影像呈現結構有明顯改善,且能繼續在運動場上有優良表現。此個案顯示,再生注射提供了後十字韌帶撕裂傷的一項非手術的積極治療方式。

《個案分享》後十字韌帶撕裂傷,PRP 注射後順利恢復2021-07-10T09:15:09+08:00